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征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空间在哪里?中小学如何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这无疑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新高考命题改革对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强调或转型、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以及新课程内容模块的相应调整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获得了新的内涵或进入新的阶段。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深入推进情境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当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但考试命题改革距离接近意义上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尚有差距,综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还不可能成为教学的主流模式,或者说,传授式的知识教学方式仍然存在,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否还有另外的空间呢?这一问题的实质是,在考试命题及其相应的应试教育模式没有获得根本性变革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深入推进国家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更科学地学习,减少“机械刷题”现象。
本书试图从基于学科知识特点、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课程内容模块或主题三个维度,探讨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与学科教学改革的可能性方向;同时也试图回答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构建、部分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未来教育及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基本问题。
引言
章 人的“完整性”的现代性关切
一、人的“完整性”的现代性意蕴
二、现代教育对人的“完整性”关照的可能性分离
三、现代教育如何关照人的“完整性”
四、教育根本任务的新时代内涵
第二章 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可能与方向
一、学校是否存在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
二、学校课程体系构建指向的两个时代性问题
三、国家课程创造性实施应遵循的科学依据
四、个性化需求课程开发的基础性框架
五、课程形态变革
第三章 国家课程创造性实施
一、学科课程整合
二、学科教学方式改革探索
三、学科课程建设方向性设想
四、结语
第四章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及其课程建设
一、核心价值观的意识构造及其教育
二、理想信念的精神构建及其教育
三、道德规则构建、超越及其教育
四、作为思想与道德发展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构想
第五章 传统经典作品育人向度及其课程建设
一、传统文化经典的审美意象及其育人向度
二、传统文化经典的道德形象构造及其育人向度
三、传统文化经典的精神境界塑造及其育人向度
四、结语
第六章 身体的关照及体育课程建设
一、身体的缺席与回归
二、对身体的关照
三、完善体育课程
第七章 艺术教育的综合育人及其课程建设
一、完整地理解艺术育人功能
二、中小学艺术学科课程开发
三、艺术教学改革
第八章 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整体统筹
一、劳动教育的新时代意蕴
二、劳动教育的价值追求
三、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第九章 区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一、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问题
二、教育评价体系的可能构建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第十章 未来教育的想象逻辑
一、社会形态与生活形态对教育的未来塑造
二、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想象的未来:如何改变和塑造我们的教育
三、当下的智能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
四、结语
潘希武,博士,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后。以教育哲学研究见长,长期观察并引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及学校、区域教育战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