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中国阐释学的兴起
收藏
评价
中国阐释学的兴起
商品编号:4754083
ISBN:9787520192514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孙麾, 陈开举主编
出版日期:2022-01-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B089.2-53
页数:396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96.6 (7折)
原价:¥13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以至德里达、罗蒂等重要学者所开创和发展的当代阐释学理论,深度继承和张扬了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人生命与意志哲学的遗产,且以狄尔泰、布拉德雷的精神体验、情感意志说为根据,引导20世纪西方主流阐释学,构建起以反理性、反基础、反逻各斯中心主义为总基调,以非理性、非实证、非确定性为总目标的理论话语,使作为精神和人文科学基本呈现方式的阐释及其研究走上一条特别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道路。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半个多世纪的淘洗与磨砺中,长期流行并占据前沿地位的哲学及本体论阐释学,其基础日渐瓦解,漏洞与裂痕百出。诸多有关阐释的元理论问题,亟须予以澄明、修正和发展。本文提起的讨论是:从阐释发生及效果的意义上说,阐释本身是公共行为还是私人行为;对一切文本,包括对历史及实践文本在内的阐释,是否可为任意阐释而无须公共认证;公共阐释的定义与内涵如何界定,其历史谱系与理论依据何在;无公共效果的私人阐释是否可能。讨论的目的是:建立当代中国的“公共阐释”理论。
一 阐释的公共性
公共理性与阐释活动的规范性本质
公共理性与公共阐释的有效性
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看公共阐释
公共理性与阐释的公共性问题
公共性与公共诠释的中国逻辑研究论纲
阐释的公共性与客观性——兼论对马克思的先验阐释
阐释的公共性与人的历史性前提——从马克思的框架出发
公共阐释、公共理性与公共时间
语境参数、文本阐释与意义确证——论语境对阐释的约束
二 阐释的澄明
“阐”“诠”辨——阐释的公共性讨论之
解释学与思想的客观性
马克思回归历史具体的阐释原则
西方阐释学“阐释”的张力与“阐释”的唯物史观奠基
阐释现象的现象学分析
阐释与过程:一种激进解释学的视角
文本在哲学研究中的意义
解释与可理解性——论保罗·利科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判
三 学科对话与公共阐释
公共性的生成及其发展走向
现代性研究的“语言方案”——科塞勒克概念史方法论旨趣的政治哲学释读
“坏的主观性”与历史阐释
量子诠释学论纲——兼论公共阐释
阐释的公共性及其探讨方式——哲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科对话
四 中国阐释学建构:路径与方法
论解释学的主旨与思想任务
中国世界史阐释学的构建:路径与方法
中国阐释学传统及转向
阐释的知识图谱重建
概念创造与历史阐释的公共性塑造
孙麾,1957年生,哲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1999年被评聘为编审,曾任《未定稿》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副主编,现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马克思主义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主编。兼任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硕士生导师。陈开举,土家族,文化研究博士,英语教授,研究方向:文化研究、文化哲学、翻译。已在国内外公开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大部分为非常不错核心期刊),出版学术专著两部,主编教材四部,主持学术文献外译四部,曾从事过大量的专业口笔译、英语各科教学实践、长期从事过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先后承担校、省部级项目多项。是广东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专家、中国语用学会常务理事、中美比较文学文化研究会会员、靠前跨文化交际学会会员、广东省湖北恩施商会不错顾问。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