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
收藏
评价
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
商品编号:1404102
ISBN:9787508499659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者:李鸿源,胡通哲著作
出版日期:2023-05-26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X171.4
页数:138
册数:1
大约重量:221(g)
购买数量:
-
+
库存:8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31.2 (6.5折)
原价:¥4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河川廊道的横向组成主要为河道、河滩地及漫流高地,纵向的组成从上游到下游区分为源头区、转换区及沉积区。传统的河川治理,多以工程安全与力学的观点切人,本书提供不同的视野来看待,除了既有的河相与水文水力,更融人生态复育的观点,从河川廊道的空间与时间尺度、特性与功能、干扰分析、问题界定,到确认河川复育的目标,再进行替代方案选择与规划设计,最后的阶段则是实施与评估,涵盖完整的工作内容。

自序(一)
自序(二)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河川廊道概述
一、多重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
二、横向观点的河川廊道
三、纵向观点的河川廊道

第三章 河川廊道特性与功能
一、水文与水力历程及特性
二、地形空间历程及特性
三、物理和化学特性
四、各种措施对水质的影响自序(一)
自序(二)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河川廊道概述
一、多重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
二、横向观点的河川廊道
三、纵向观点的河川廊道

第三章 河川廊道特性与功能
一、水文与水力历程及特性
二、地形空间历程及特性
三、物理和化学特性
四、各种措施对水质的影响
五、生物族群特性
六、功能与动态平衡

第四章 河川廊道干扰
一、自然干扰
二、人为干扰

第五章 问题界定
一、资料搜集
二、资料搜集工作项目
三、河川廊道现状特性描述
四、比较现状与未来要达成的状况
五、分析河川干扰因素
六、管理措施
七、陈述问题

第六章 组织动员
一、组成顾问团队
二、组成技术团队
三、确认资金来源
四、建立决策组织和联系点
五、信息分享与参与
六、记录过程

第七章 确定目标与替代方案
一、修复目标与目的
二、替代方案选择与设计

第八章 河川廊道分析
一、水文分析
二、河流形态分析
三、水力输沙分析
四、安全性分析
五、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六、生物分析指标
七、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八、河川状况指数分析
九、河川栖息地管理模式
十、定性栖息地评估指数

第九章 改善规划设计与技术
一、河谷型态、连续性及尺寸
二、土壤性质
三、植物社会
四、栖息地生态工程(工法)
五、河川恢复
六、土地使用愿景
七、物理栖息地模拟
八、改善规划设计查询表

第十章 实施与评估
一、实施
二、监测评估与维护管理
三、工作执行
四、评估所需技术

附录
参考文献
李鸿源教授为台湾治水专家,国际知名水利理论与实务学者,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荷兰IHE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长期致力于推广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节能减碳、清洁生产、绿色能源、低碳社会等新观念以及相关政策推动、规划与执行,提出前瞻性和永续性的整合治水方案,以持久构建解决因全球暖化气候变迁而不断恶化的居住环境。

学历:美国艾奥瓦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博士美国艾奥瓦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硕士成功大学永利工稆学系。学士

胡通哲副教授的专长为水利工程。曾获得台湾颁布的杰出研究奖。在1995年时因缘际会进入台湾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开始从事河川拦河堰与防洪防沙设施对生态影响减轻课题的研究,之后持续地进行生态工程的研究,至今已十数年。目前研究的领域多为河川溪流、农田水利与森林集水区等淡水水域生态与工程建设相冲突的议题,主持或参与的研究计划已超过50件。

学历: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硕士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