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分了义经与不了义经。不了义经是为度人方便说,不明了开显法性实义的经典。了义经是指直达佛法实相义谛,可以直接悟道成佛的经典。《金刚经》是了义经。自古被奉为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诸佛传心之秘密大乘。正如经中所言:“如来为大乘者说,为上乘者说。”金刚经破四相,破我执、破法执,讲解实相义谛,是为成佛者说。
在禅宗四祖之前以《楞伽经》为印心之经。印心即是印证实相,印证悟道成佛的标准。由于楞伽经法相繁多,译文生涩,在六祖惠能依金刚经彻悟实相后,禅宗即以金刚经作为了印心之经。金刚经对于开悟佛法奥义简洁明了、直达实相,是上至古代皇帝,下至贤哲和平民百姓禅修者必参之经。
佛祖为普度众生,前设六百卷《大般若经》为度人舟航。其中大部分为应缘暂立出的“空拳黄叶”。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当佛祖要开演实相义时,就要破之前所说的一切法相。如何破呢?还是要以法相来破法相。例如“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等等。这种以相破相的方法就是以楔出楔、以水洗水。对慧根者,可以顿弃一切,虚空粉碎、大地平沉,顿悟实相。钝根者,则易困于逻辑推理之中。所谓“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
如果能够以实相境界来解读金刚经,则一通百通,一融百融,打破砂锅,透亮了,直达实相奥义。为什么以实相境界那么难呢?
,古时人们都是通过观察、推理(缘起、无常)的方式认识佛法实相的。然而,佛法实相与任何的法相比喻都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又要学习大量的法相理论,通过缜密思考,才会解悟到“无法相”。因此就会出现有人纠缠在各种对法相的推理中。
第二,万千佛经无非说了一个事——实相无相:一切皆是心生幻象。然而这个事自古以来需要经过长期学习,不断思考,才会让一个人从一开始的勉强相信,到慢慢相信,直至深信不疑。但是这个过程是极其不确定和漫长的。这需要遇到真正的老师和长期的努力参研学习。
今天是否有一种现代方式,直接相信实相呢?答案是有。什么方式?下面先用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1905年,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据说当时世界上只有三个人相信。为什么呢?因为相对论带给世人的是违背常识的认识:“时间、空间竟然是一种假象。当你以光速飞行,时间就停止了。”这种事情太不可思议了!只有在大量实验证明后,相对论才被人们普遍接受。设想一下,如果理论没有被实验证明,会有几个人愿意去相信呢?恐怕今天还会处在无休止的争论中。
同样道理,当一个人以观察、推理和直觉的方式相信实相,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拥有灵通之智(例如六祖惠能)。当现在以直接的、无可置疑的实验证明理论的方式——量子力学证明实相,就可以穿越一切比喻言说,破除我执和法执,如天马行空,毫无阻滞,直达佛法实相奥义!
现在问你个问题:“两点间短的距离是什么?”如果你回答是“直线”,那么你就错了。如果你拿一张纸,在页面的一端写上A,另一端面写上B,然后将纸折叠起来,让A和B碰在一起,这个距离短。这个现象叫作“虫洞”。要想制造一个虫洞,需要大量能量把时空弄弯曲,然后虫洞才会出现(新近上映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就演示了虫洞现象)。
今天量子力学的发展,可以让人们以一种从未有过的现代方式——量子力学顿悟实相的方式解读金刚经。这种方式就如同是将时空弯曲,让我们可以穿越一切“比喻言说”,从一点瞬间到达另一点,而不经过其中的空间!《金刚经量子说》就是以量子力学证明“实相无相”的方式解读金刚经。
《金刚经》容易诵读,但是解悟则极难!自古唯有灵通者方能彻解彻悟。例如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所开东山法门,门下弟子一千多人,当五祖要传衣钵时,却偷偷传给了惠能。为什么呢?或者从另一角度说,为什么五祖为六祖讲解金刚经时要用袈裟遮住窗户?因为学佛容易,悟道难。难在何处?难在法相难解难破。假设五祖打开窗户像给六祖一样,以破一切法相的方式讲解金刚经,门下的弟子能剩下几个人呢?
为什么东山法门兴盛?不仅是因为五祖是证悟实相者,更在于五祖善为度人智慧——“示言有物令欢喜”。但是要想与谁讲“开手拳空无所见”,就要看各自的慧根了。慧根这个东西不是教的,教也教不来,给也给不了。如果能教,五祖就直接教给神秀多省事呢,何必费那么大的力气去选惠能呢!
因此,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能够度人离苦得乐的法就是佛法。第二,实相法只能依因缘而讲说。所以五祖门下一千多的弟子,包括神秀在内,都在被方便法门所度,六祖是被实相法所度。正如金刚经中所说“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东山法门,千人之中,只有惠能一个人可以荷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华,如果把佛祖的教育法分为小学、中学、大学,金刚经就如同是讲佛法大学后年级的后一节课,即是检验印证众生是否悟到佛法实相的一节课。
《金刚经》是了义经,是让人悟道成佛的经典。今天的讲解只讲了义之“义”!
009 开 经 偈
017 释 经 题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023 第 一 品 法会因由分
033 第 二 品 善现启请分
041 第 三 品 大乘正宗分
051 第 四 品 妙行无住分
057 第 五 品 如理实见分
065 第 六 品 正信希有分
075 第 七 品 无得无说分
081 第 八 品 依法出生分
087 第 九 品 一相无相分
093 第 十 品 庄严净土分
101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105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109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115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127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133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139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151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157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161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167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173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177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181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185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189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193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197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203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静分
207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221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225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235 附 录: 心经量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