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崛起为核心,将中国崛起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相联系,并引入四个中国的维度概念。全书共分为八章,分别从多个方面解析中国崛起中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如:中国威胁论、中国与国际援助体系关系、移民与崛起问题、能源峰值与经济增长限制、新一轮转型、中国的全球化、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在大变革时代维持其统治,等等。全方位的视角以及多层次的剖析,将在中国崛起这个问题上构建起一个立体的架构,清晰、全面的展现出中国崛起过程中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之间存在的矛盾、融合。
导论中国崛起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四个中国”的维度
1.背景
2.“四个中国”的维度
3.本书写作目的和各章内容安排
第1章东风不已:旨在未来的中国长征?
1.引言
2.历史经验的定位
3.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念化
4.发达的欧洲,落后的亚洲!
5.政治进程的发展
6.结论
第2章崛起大国的神话与现实:中国威胁现存世界秩序吗?
1.导言:背景与讨论
2.现存世界秩序:霸权与不满
3.中国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秩序的含义导论中国崛起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四个中国”的维度
1.背景
2.“四个中国”的维度
3.本书写作目的和各章内容安排
第1章东风不已:旨在未来的中国长征?
1.引言
2.历史经验的定位
3.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念化
4.发达的欧洲,落后的亚洲!
5.政治进程的发展
6.结论
第2章崛起大国的神话与现实:中国威胁现存世界秩序吗?
1.导言:背景与讨论
2.现存世界秩序:霸权与不满
3.中国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秩序的含义
4.结论:同床异梦?
第3章中国和国际援助制度:转型还是融合?
1.引言
2.援助体系:充斥着权力关系的国际体系
3.中国对非洲的援助:连续性和间断性
4.援助体系中重建权力关系
5.总结
第4章移民与国家的崛起:中国与非洲的比较
1.导言
2.中国移民与中国的发展
3.中国与海外华人互动的多重渠道
4.非洲移民的形成:两只船的传说
5.移民与非洲发展和一体化的复兴需求
6.非洲移民与非洲国家
7.比较视角下的中国与非洲移民
8.结论
第5章能源峰值与经济增长限制:中国与世界
1.导言
2.世界能源概述
3.方法论和数据
4.能源峰值和经济峰值
5.结论
第6章中国的新一轮转型: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引言
2.不发达时期中国的发展
3.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下的中国革命
4.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里的中国社会主义
5.中国崛起和现行世界秩序:相互影响
6.结论
第7章中国的全球化:国家战略与社会稳定
1.导论
2.中国的全球化战略
3.国家主动迎接全球化挑战
4.战略从何而来、如何谋划?
5.中国的七个全球化战略
6.现阶段中国不能做什么
7.直面挑战,谨慎推进
8.新政策:结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9.中国对全球化的表述
10.中国全球化进程中的政府和社会
11.结论
第8章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在“大变革”时代维持其领导地位
1.导言
2.中国共产党制度上的“消极革命”
3.结论
译后记
李形,国籍丹麦,男,1 962年出生于浙江杭州。
1 985年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并获英语语言学士学位。1985--1987年担任邮电部北京电信管理局英文翻译。1988年留学丹麦,1 994年获丹麦奥尔堡大学的语言和国际文化双科硕士学位,1 998年获发展与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
李形教授目前是丹麦奥尔堡大学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资深研究员,并担任国际关系教学委员会主席。他是2011和2012年度国务院外专局聘请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合作的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2012年李形教授与国际关系学院合作建立了中国与国际关系联合研究中心,创立了《中国与国际关系学刊》,并担任主编。
李形教授的研究和教学领域包括全球一体化和社会变迁,跨国资本主义,国际关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学理论和政治社会学,中国的崛起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等。他的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在国际和国内报刊以及学术期刊发表过大量的文章,如《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柔性和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的葛兰西方法》,《能源因素在中国政策制定中的考量:从自力更生,依赖市场到绿色能源》,《中国的崛起和四个中国的内在联系》,《理解全球资本主义:全球一体化下的被动革命和双向运动》,《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主导和社会工程相辅的关系》,《标志符号的力量:中国革命对泛非洲主义的启示》等。近年来李形教授主编了很多文集,多角度分析中国的崛起和现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辩证关系,如《中国崛起和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中国的崛起对半边缘国家和边缘国家的影响》,《全球化和跨国资本主义危机,挑战和抉择》等。目前他正在编辑《大转型时代的中非关系》一书,此书将在2013年初出版。
李形教授一直以来大力推动中国的对外研究和教学合作。早在11年前他就推动和促使丹麦的雷比市和中国浙将省嘉兴市的友好城市关系。2008年他创建了奥尔堡大学的中国学科的教学科目,2011年创建了奥尔堡大学与北京的国际关系学院的双学位联合研究生项目。目前,他是北京师范大学和国际关系学院的客座教授,并经常回国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