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澎湃新闻历时 8 个月,穿越 8 个省市,8000 余公里,寻路胡焕庸线上的中国整个采访过程。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一条胡线,思与辩,突出理论分析;下篇,一万里路,北至南,收录记者的采访报道。全书通过15 篇文章,还有若干照片和 8 个短视频,在纸上再现了H5 的多媒体产品,结合数据、文字、视觉元素,来呈现
胡焕庸线上的“临界人生”。
从中国东南沿河往内地走,前进大约 1500 公里,将遇到山地和高原。从东北到西南生成了一个界面,它就是中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分界线。它隔开了我国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带,农业与牧业也在此间交错存在。久而久之,也造成了人口、社会、经济各要素的不同。
早在 1935 年,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就提出了,以瑷珲—腾冲一线可以画出我国人口疏密的分界线。线的东南半壁,坐拥全国 36% 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 96% 的人口,而西北半壁,则以 64% 的国土面积,供养了 4% 的人口。这条线,后来被称为“胡焕庸线”。它也逐渐成为后来国内外学者和有关战略制定者研究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胡线理论发表 80 多年来,两侧人口的悬殊状态也始终稳定。不仅如此,随着技术的发展,这条原本看不见的人地关系线,也更多地被看到。有关研究指出,胡焕庸线虽然高度稳定,但也有些微变动的可能性。也有观点指出,胡焕庸线还是我国的生态脆弱带,贸然开发不是良策,突破的重点应是新型城镇化战略,从而让西北半壁人民享受到现代化生活。
胡焕庸线是人口分布线,更是一条人地关系线。中国人口协会副会长杨云彦认为,破解“胡焕庸线”应当是破解东西地区发展不均衡的“胡线”,而非人口意义的“胡线”。胡焕庸本人曾在《中国人口之分布》发表近半个世纪后,于1984 年在谈及均衡问题时这样说:“不是说人口密度必须各地一样,才算平衡,才算合理。”
这条既稳定又脆弱的分界线应该如何破解?这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正如已故著名理论地理学家牛文元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所言,“胡焕庸线搞好了,中国就好了”。
序言
一个动画告诉你什么是胡焕庸线 11
上:一条胡线,思与辨
六十五年 变与不变 14
人口比例稳定,急需加速城镇化 34
人口迁移分布的顽健性 48
下:一万里路,北至南
黑河:后的猎枪 63
富拉尔基:两代人的重工业城市记忆 77
科尔沁:干旱笼罩草原 95
大同:煤与光 105
鄂市:成吉思汗守灵人 127
鄂尔多斯:草与绒 141
安康:移民的进与退 153
松潘:二十一个民族共处 163
北川到芦山:小事记 177
01山河·开篇部分(书纸)8p.indd 9 2022/6/30 下午3:18
10 山河·寻路胡焕庸线上的中国
玉龙县:电商上下求索 205
高黎贡山:追寻长臂猿 223
腾冲:老人言 233
附录
对话牛文元:尽快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249
胡焕庸之孙谈祖父 254
后记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