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时间利用行为与低碳管理
收藏
评价
时间利用行为与低碳管理
商品编号:5813827
ISBN:9787030713025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余碧莹,张俊杰等著
出版日期:2022-07-01
开本:2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TK01
页数:320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9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09.2 (6.5折)
原价:¥16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各国积极推进零碳进程。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积极采取各种节能减碳措施。行为改变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从源头上减少能耗和排放的产生,具有很大的长期节能减排潜力,是应对全球气候挑战的重要手段。时间是每个人绝对稀缺的资源和所有行为活动必需的投入,解析人们的时间利用行为,能够从根本上回答能耗和排放产生的原因及传导路径。本书在揭示时间利用行为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从时间视角分析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整体思路、关联路径、耦合方法及政策体系,并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新趋势、新技术和新业态对能源环境的综合影响及低碳行为的转型方向,以期为国家相关决策部门在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引导行为低碳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让更多读者切实了解到通过自身的努力也可以为全球和国家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本书适合能源经济与管理、环境与气候政策、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人员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和大众阅读。
前言
PREFACE
缩写和缩略语
第1章 时间利用与低碳管理概述
1.1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迫在眉睫
1.2 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诱因
1.3 人类行为转变是控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1.4 时间利用视角能够更为公平和全面地分析人类行为
1.5 时间利用研究简介
1.5.1 什么是时间利用研究?
1.5.2 时间利用研究的历史发展
1.6 时间利用和能源环境的关联
第2章 典型国家时间利用模式特征识别
2.1 基本介绍
2.2 时间利用调查
2.2.1 中国时间利用调查
2.2.2 发达国家时间利用调查
2.3 中国居民时间利用模式
2.3.1 不同社会经济群体的活动时长
2.3.2 不同社会经济群体的活动参与程度
2.3.3 不同地区居民的时间利用模式与活动参与情况
2.4 中国和典型发达国家时间利用模式对比
2.4.1 中国与发达国家时间利用模式整体比较
2.4.2 中国与发达国家工作时间比较
2.4.3 中国与发达国家个人必要活动时间比较
2.4.4 中国与发达国家无酬家务劳动时间比较
2.4.5 中国与发达国家学习时间比较
2.4.6 中国与发达国家休闲娱乐时间比较
2.4.7 中国与发达国家出行时间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时间利用行为阈值分析
3.1 基本介绍
3.2 时间利用前沿估计方法和数据
3.2.1 时间利用前沿分析框架
3.2.2 时间利用前沿估计方法
3.2.3 数据
3.3 中国居民2008年活动时间和典型发达国家居民活动时间上限
3.3.1 中国居民2008年活动时间
3.3.2 典型发达国家居民的活动时间上限
3.4 中国居民时间利用前沿
3.4.1 中国居民时间利用前沿的影响因素
3.4.2 中国居民时间利用前沿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时间利用和物质消费的替代关系
4.1 基本介绍
4.2 商品-时间替代弹性估计方法和数据
4.2.1 商品-时间替代弹性的估计方法
4.2.2 时间利用与物质消费之间的对应关系
4.2.3 数据
4.3 商品-时间替代弹性表现
4.3.1 商品-时间替代弹性的结果分析
4.3.2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时间利用行为对居民能源消费的链式影响
5.1 基本介绍
5.2 基于时间利用的居民能源消费核算方法
5.2.1 研究框架
5.2.2 基于时间利用行为的能源消费核算模型
5.3 时间利用调查
5.3.1 调查设计
5.3.2 描述性统计
5.4 时间利用—能源消费的传导链
5.4.1 从时间利用行为到居民能源消费的过程链
5.4.2 家庭年均直接能源消耗量
5.4.3 中国居民节能潜力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引入时间利用行为的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6.1 基本介绍
6.2 数据和方法
6.2.1 数据来源
6.2.2 时间利用行为和消费行为匹配原则
6.2.3 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
6.2.4 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分解方法
6.3 居民活动相关碳排放驱动因素解析
6.3.1 多因素效果评估
6.3.2 家庭类型变化影响
6.3.3 各类活动的时间效应
6.3.4 各类活动的碳排放强度效应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非工作时间利用行为与碳排放
7.1 基本介绍
7.2 非工作时间利用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框架和方法
7.2.1 非工作时间利用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框架
7.2.2 非工作时间利用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
7.3 数据
7.3.1 数据来源
7.3.2 数据匹配
7.4 中国居民非工作时间利用模式与二氧化碳强度
7.5 非工作时间利用模式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7.5.1 不同国家间非工作时间利用模式及活动CO2强度差异
7.5.2 中国居民未来非工作时间利用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时间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8.1 基本介绍
8.2 时间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8.2.1 时间投入产出分析框架
8.2.2 时间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8.2.3 时间投入产出表的平衡方法
8.2.4 人类行为变化对碳排放影响的估计方法
8.2.5 数据需求
8.3 中国时间投入产出表
8.4 中国居民低碳时间利用活动模式
8.4.1 中国居民时间利用模式变化情景设计
8.4.2 中国居民时间利用行为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8.4.3 引入时间利用行为活动之间内在联系的重要性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基于时间利用视角的人口转型环境影响评估
9.1 基本介绍
9.2 人口转型、时间利用行为和能源排放影响之间的传导机制
9.3 行为-经济-技术-能源-排放耦合模型
9.4 时间利用调查数据及模型假设
9.4.1 时间利用调查数据
9.4.2 情景设计
9.4.3 参数设定
9.5 人口转型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影响
9.5.1 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预测
9.5.2 不同人口转型程度的碳排放变化归因
9.5.3 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解析
余碧莹,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土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8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9年管理领域专享)、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现任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等。受邀担任Applied Energy、Asian Transport Studies期刊领域编辑或副主编。担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 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章节科学家和《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主要作者。2012年获日本广岛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访问研究员、日本广岛大学助理教授。 长期从事能源与环境管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时间利用行为、碳减排复杂系统建模、全球气候政策等领域开展了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并做出了贡献。主持或主要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在内的课题10余项。在《自然》子刊Nature Energy、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项成果被遴选为《自然》期刊重点关注和亮点研究,得到IPCC报告正面引用以及《泰晤士报》、《卫报》和人民网等50多个国家100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合著出版中英日文专著4部。完成20余份政策咨询报告,部分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和重视,支撑国家碳中和决策和能源发展规划。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授权专利6项,获批软件著作权30余项。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