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制度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视角研究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运用制度均衡理论对我国环保公众参与的人大机制、政协机制、行政机制和司法机制的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进行全景式扫描与深度呈现。从环保公众参与的主体、客体、渠道与程序多维度深入分析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的供需数量均衡、结构均衡和内容均衡的样态,并具体阐析制度供需非均衡的成因。
全书分为:绪论、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基于制度均衡理论的分析框架构建、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供给的历史演变、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供给的现状描述、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需求的历史考察、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供需均衡分析、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供需非均衡的成因分析、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需求的现状描述、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共十一章,突破了现有研究专注于制度供给的单一视角的局限性,将“自上而下”的制度供给视角与“自下而上”的制度需求视角相结合,形成制度均衡的分析视角。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价值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2.1 核心概念厘定
2.2 国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2.3 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价
第三章 基于制度均衡理论的分析框架构建
3.1 制度概述
3.2 制度均衡理论概述
3.3 环保公众参与机制供需均衡的分析框架
第四章 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供给的历史演变
4.1 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供给统计
4.2 人大和政协机制供给的历史演变
4.3 行政机制供给的历史演变
4.4 司法机制供给的历史演变
第五章 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供给的现状描述
5.1 人大和政协机制供给的现状
5.2 行政机制供给的现状
5.3 司法机制供给的现状
第六章 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需求的历史考察
6.1 研究设计
6.2 人大和政协机制需求的历史考察
6.3 行政机制需求的历史考察
6.4 司法机制需求的历史考察
第七章 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供需均衡分析
7.1 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供需均衡类型及测量
7.2 人大和政协机制供需均衡分析
7.3 行政机制供需均衡分析
7.4 司法机制供需均衡分析
第八章 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供需非均衡的成因分析
8.1 宪法秩序
8.2 规范性行为准则
8.3 制度选择集合的改变
8.4 技术进步
8.5 现存制度安排的路径依赖
8.6 制度设计与实施成本
8.7 其他制度安排的变迁
8.8 制度均衡过程中的内在矛盾
8.9 焦点事件(偶然事件)
第九章 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需求的现状描述
9.1 研究设计
9.2 人大和政协机制需求的现状
9.3 行政机制需求的现状
9.4 司法机制需求的现状
第十章 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创新的政策建议
10.1 一般性政策建议
10.2 个性化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结论
11.1 研究结论
11.2 研究不足
11.3 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附录一 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需求现状的调查问卷主体题项
附录二 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改革需求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改革需求的最终调查问卷
后记
张晓杰,管理学博士,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肯塔基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共政策、环境治理、社区治理。在国内外有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专业图书5部,参编教材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10余项课题。担任多个国内外有名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