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微时代高等职业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研究
收藏
评价
微时代高等职业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研究
商品编号:5892683
ISBN:9787510341632
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
作者:张洁著
出版日期:2022-03-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G711
页数:200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26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27.2 (4折)
原价:¥6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论述了微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主体性选择、构建基础与目标、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评价。德育模式并非单向传递的过程,作为具有动态性、循环性的立体结构,能够依靠德育 评价进行调整与提升。因此,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处于不断自我修复的螺旋式 上升发展过程之中,既能够应对微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也符合高职教育的规律与高职学生的需求,是高职德育重要的理论探求与实践探索。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是包含德育目标、主体、内容、途径、方法、评价诸要素在内的系统化模型,是可以用图形立体阐释的双向循环结构,建构于深厚的理论基础、政策基础与实践基础之上。这些基础既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积淀,也包含“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高职教育的特殊原则。

 

 

  

1  微时代及其影响

1.1 微时代概说

1.1.1 微时代的定义

1.1.2 微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1.1.3 微时代与相近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2 微时代的精神实质与重要性质

1.2.1 微时代的精神实质:平等 民主 自由

1.2.2 微时代的重要性质:微创新

1.3 微时代对德育环境的影响

1.3.1 微时代对社会的影响

1.3.2 微时代对政治的影响

1.3.3 微时代对经济的影响

1.3.4 微时代对道德的影响

2  微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主体性选择

2.1 德育与德育模式

2.1.1 德育的界定

2.1.2 德育模式的界定

2.1.3 德育模式的类型

2.2 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界定

2.2.1 主体性的含义

2.2.2 主体性德育的理论争鸣

2.2.3 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内涵

2.3 微时代高职院校选择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原因

2.3.1 回应微时代的主体性本质应当选择主体性德育模式

2.3.2 改变高职德育的现状应当选择主体性德育模式

2.3.3 应对高职学生的主体性欠缺应当选择主体性德育模式

3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基础与德育目标

3.1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基础

3.1.1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3.1.2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政策基础

3.1.3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实践基础

3.2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德育目标

3.2.1 微时代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演变

3.2.2 微时代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内涵

4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德育主体

4.1 微时代高职德育受教育主体的主体性面临挑战

4.1.1主体的能动性为信息茧房与多元思潮所捆绑

4.1.2主体的自主性陷入微平台依赖与“沉默的螺旋”

4.1.3主体的自由性为“自由即任性”的认知所误导

4.1.4主体的创造性为“泛娱乐化”所消解

4.2 微时代高职德育教育主体的主体性需要激发

4.2.1 教育主体创造性的激发

4.2.2 教育主体话语体系的转变

4.3 微时代高职德育主体的主体间性

4.3.1 主体间性实现的前提: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4.3.2 主体间性实现的可能:教育反哺

4.3.3 主体间性的本质体现:平等中的首席

5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德育内容

5.1 以信仰教育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

5.1.1 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5.1.2 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5.2 以培养积极心理为核心的情感教育

5.2.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5.2.2 情感教育的内容

5.3 以培养法治思维为核心的“自由观”教育

5.3.1 自由观教育的重要性

5.3.2 自由观教育的内容

5.4 以培养创造力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

5.4.1 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5.4.2 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6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德育途径

6.1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显性途径

6.1.1 显性德育途径的必要性

6.1.2 显性德育途径的消极性

6.1.3 显性德育途径的微平台化

6.2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隐性途径

6.2.1 隐性德育途径的重要性

6.2.2 隐性德育途径之文化教育

6.2.3 隐性德育途径之仪式教育

7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德育方法与德育评价

7.1 微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主体的教育方法

7.1.1 激励教育法

7.1.2 榜样示范法

7.1.3 实践教育法

7.1.4 说理教育法

7.2 微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受教育主体的自我教育方法

7.2.1 自我教育的前提:道德能力的具备

7.2.2 自我教育的逻辑起点:自我认知

7.2.3 自我教育的核心:自我学习

7.2.4 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朋辈德育

7.3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德育评价

7.3.1 评价的主体: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7.3.2 评价的标准:道德水平的提升

7.3.3 评价的方式:创设道德情境

  

参考文献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