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丛书:比较哲学视野里的中国哲学》是作者对自己近二十年来走过的哲学学习道路一个大致清晰的把握。从一九九○年发表的第一篇正式学术论文《略论老庄的生命哲学》,到这个论文集收录的最近一篇论文《试论戴震的语言哲学思想》,中国哲学研究基本上都是在中国、西方、印度比较的视野里展开的。这种不期然而然的中国哲学研究命运非常奇妙地暗合了文中所说的话:中国近现代哲学,从一开始就是在比较文化的视野里展开的。
自序第一编 中国哲学与哲学史研究方法探论论中国哲学精神当代中国哲学形态构建面临的时代问题与可能回答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范式及其转换如何在普遍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从比较哲学到世界哲学第二编 易老庄佛哲学思想散论《易经》――中国历史哲学之滥觞《易传》中的语言哲学思想探论如何说不可说之道略论老庄的生命哲学庄子论真人与真知的关系“缘起性空”说述评第三编 明清哲学思想片论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哲学问题意识的内在根芽“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从傅山肯定“无理”范畴的角度看其反理学思想的社会政治指向乾嘉时代的“道论”思想及其哲学的形上学追求试论戴震的语言哲学思想试论阮元哲学思考的语言学路径及其得失章学诚的“道论”思想及其学术理想第四编 中国哲学新论?评缘命复性、超切中道创造的诠释学:一条通向未来中国哲学的可能之路进步观念:理解现代中国精神传统的一把钥匙先秦学术原貌的重构附录个人主要论著目录作者简介
吴根友,男,一九六三年二月出生于安徽枞阳县一个农民家庭。一九八六年获安徽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一九八九年获武汉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一九九二年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二〇〇一年十月晋升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二〇〇二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
一九九七年、二〇〇三年、二〇〇五年分别出席了在汉城、斯德哥尔摩、澳大利亚召开的第十、十三、十四届国际中哲学会。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应邀访问了香港浸会大学,一九九九年9月至二〇〇二年八月,曾在哈佛大学做访问研究一年。二〇〇五年四月,应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东亚学院邀请,做学术访问,讲授中国明清哲学与现代化的问题。二〇〇六年二月,应美国Weslyan大学哲学系、东亚研究中心的邀请,出席了“新儒家与全球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顺访了哥伦比亚大学、Loyola Marymount大学。二〇〇七年六月,协助郭齐勇教授,成功承办了在武汉大学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任大会秘书长。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应朴松山教授邀请,访问了德国特立尔大学,并做了题为“明清时期新人性论与中国现代化的内在精神动力”的学术报告。二〇〇八年,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做了关于“二十世纪后半叶台湾地区明清思想”的短期访问研究。
先后为本科生讲授了中国社会思想、中国古典哲学原著导读、中国哲学智慧、中国哲学史、道家通论、汉唐哲学、北宋至近现代哲学、宋元明清哲学专题等课程;二〇〇〇年,参与并主持了哲学学院“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的筹备与创办工作。
为研究生讲授了先秦诸子、中国哲学原著导读、明清哲学专题、中国政治哲学等课程。
二〇〇六年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一书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二〇〇七年入选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聘期三年二〇〇八至二〇一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