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航天器有效载荷的基本概念出发,通过系统梳理与总结有关研究成果,并结合作者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经验积累,详细分析了航天器有效载荷的工作环境及其效应,归纳了有效载荷系统研制的一般规律和做法,系统阐述了遥感、通信、导航、科学与对抗五类有效载荷的相关内容,探讨了有效载荷设计、制造、应用新技术,努力做到系统覆盖、知识丰富、深入浅出。本书可供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行业中的教师、学生、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参考和使用。
第1章 概述
1.1 航天
1.1.1 空域划分
1.1.2 航天资源
1.1.3 航天活动
1.1.4 航天系统
1.2 航天器
1.2.1 概念
1.2.2 分类
1.2.3 组成
1.2.4 特点
1.3 航天器有效载荷
1.3.1 概念
1.3.2 分类
1.3.3 地位与作用
第2章 有效载荷工作环境与效应
2.1 外部空间环境
2.1.1 地球大气环境
2.1.2 等离子体环境
2.1.3 地球磁场
2.1.4 粒子辐射环境
2.1.5 空间光辐射环境
2.1.6 空间引力场
2.1.7 微流星体与空间碎片
2.1.8 行星际空间环境
2.2 空间环境效应
2.2.1 大气环境效应
2.2.2 等离子体环境效应
2.2.3 地磁场效应
2.2.4 粒子辐射环境效应
2.2.5 空间光辐射环境效应
2.2.6 失重效应
2.2.7 微流星体与空间碎片的危害
2.3 平台内部环境
2.3.1 力学环境
2.3.2 热环境
2.3.3 电磁环境
2.4 平台内部环境效应
2.4.1 力学环境效应
2.4.2 热环境效应
2.4.3 电磁环境效应
第3章 有效载荷系统研制
3.1 航天器系统研制阶段
3.2 有效载荷系统研制的程序和要求
3.2.1 研制程序
3.2.2 研制要求
3.3 有效载荷分析与设计
3.3.1 约束条件分析
3.3.2 环境适应性分析与设计
3.3.3 性能参数分析与选择
3.3.4 热控设计
3.3.5 电磁兼容性设计
3.3.6 寿命与可靠性设计
3.3.7 个性化特殊设计
3.3.8 配置与布局设计
3.3.9 常用分析与设计工具
3.4 有效载荷试验与测试
3.4.1 环境适应性试验
3.4.2 电磁兼容性试验
3.4.3 可靠性试验
3.4.4 在轨测试
第4章 遥感类有效载荷
4.1 遥感理论基础
4.1.1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4.1.2 辐射度学与光度学
4.1.3 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4.1.4 地物的反射辐射与热辐射
4.1.5 航天遥感基本原理
4.2 光学成像遥感器
4.2.1 基本概况
4.2.2 胶片型空间相机
4.2.3 光机扫描仪
4.2.4 空间CCD相机
4.2.5 空间相机的典型应用
4.3 微波遥感器
4.3.1 雷达组成与工作原理
4.3.2 微波高度计
4.3.3 微波散射计
4.3.4 微波辐射计
4.3.5 成像雷达
4.4 电子侦察卫星有效载荷
4.4.1 天线
4.4.2 接收机
4.4.3 信号处理设备
4.5 典型的遥感类有效载荷应用系统
4.5.1 光学成像侦察
4.5.2 雷达成像侦察
4.5.3 电子侦察卫星
4.5.4 导弹预警卫星
4.5.5 空间监视卫星
第5章 通信类有效载荷
5.1 卫星通信概述
5.1.1 卫星通信的概念
5.1.2 卫星通信的特点
5.1.3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