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夯实全国民族学一流本科教育,坚持“以本为本”,落实推进“四个回归”的新时代教育理念,教育部民族学类本科教指委于2021年举办“全国民族学类本科田野调查论文征文论坛”。论文征文过程由教指委全体委员全面负责,具体体现为全体委员全面参与遴选、全面匿名评审、全面主持点评等“三个全面”,旨在推动教指委委员树立模范带头作用,鼓励教授深度参与面对面式的本科教育过程。《田野教学与实践。2021》就是全国民族学类在读本科大学生、指导教师以及教指委全体委员共同努力下的实践教学成果结晶,收录中央民大、兰州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西南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等院校田野调查论文。分为两辑,本书为第二辑。收录的篇目如下:1.“抚育—赡养”关系的突破:农村家庭养老中代际交换的新思考2.进城务工随迁儿童的社会融入研究——以云南昆明X区C社区为例3.福建官畲村的亲属模式报告4.情感与利益:青田华侨跨国谋生实践中的亲属关系5.“跨国货币”与日常照料——汇款、责任与情感构建的跨国家庭想象6.楚雄州六苴矿区周边彝族入赘婚姻调查报告7.“仙儿”如何保家——一个东北村落中“保家仙”民间信仰的田野考察8.别样的“医”——以J社区私人诊所为个案的医患关系研究9.公共空间理论下乡村茶馆的社会功能研究10.宁夏南部地区城乡过渡地带“打醋坛”传统习俗发展变迁的个案考察11.三峡库区农村汉族生育文化和习俗的民族志记述——以万州区柱山乡为例12.大遗址保护中的搬迁农民生活适应性研究——以鄂西咸丰唐崖土司城“皇城水岸”安置小区为例13.自主出摊:被动城市化群体的文化适应策略——基于G村地摊经济的个案研究14.损毁的肌肤与持久的战“痘”——痤疮患者的疾痛叙述研究15.理性陶醉:一个隐秘而饱含情感的女性抖音世界——基于京郊L村的实地调查。
“抚育-赡养”关系的突破:农村家庭养老中代际交换的新思考
进城务工随迁儿童的社会融入研究——以云南昆明X区C社区为例
福建官畲村的亲属模式报告
情感与利益:青田华侨跨国谋生实践中的亲属关系
“跨国货币”与日常照料——汇款、责任与情感构建的跨国家庭想象
楚雄州六苴矿区周边彝族入赘婚姻调查报告
别样的“医”——以J社区私人诊所为个案的医患关系研究
公共空间理论下乡村茶馆的社会功能研究
宁夏南部地区城乡过渡地带“打醋坛”传统习俗发展变迁的个案考察
三峡库区农村汉族生育文化和习俗的民族志记述——以万州区柱山乡为例
大遗址保护中的搬迁农民生活适应性研究——以鄂西咸丰唐崖土司城“皇城水岸”安置小区为例
自主出摊:被动城市化群体的文化适应策略——基于G村地摊经济的个案研究
损毁的肌肤与持久的战“痘”——痤疮患者的疾痛叙述研究
理性陶醉:一个隐秘而饱含情感的女性“抖音”世界——基于京郊L村的实地调查
本书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民族学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联合编成。教育部高等学校民族学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2022)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接受教育部委托,开展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等工作。论文集收录的文章由全国民族学、人类学在读本科大学生、指导教师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