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含三篇内容。第一篇为体系贡献率评估理论,主要从装备的体系化发展与运用要求出发,建立了体系贡献率评估的研究框架,梳理了支撑贡献率研究的体系工程、系统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构建了评估基准流程和指标框架,并在每个流程中都有一系列方法作为技术支撑。第二篇为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主要以典型装备系统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为基础,分别从基于OODA的体系贡献率能效综合评估方法、面向使命任务的体系贡献率能效综合评估方法,以及面向规划计划的项目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三方面开展评估方法研究。第三篇为体系贡献率评估应用,主要围绕装备系统体系贡献率和装备项目体系贡献率两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应用验证。
本书可作为战略规划部门、装备论证部门、试验鉴定基地和国防工业总体部门开展装备规划论证、装备体系建设与运用等工作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系统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参考书。
第一篇体系贡献率评估理论
第1章体系贡献率评估概述002
1.1战略规划视野下的体系贡献率问题背景002
1.1.1体系贡献率:使命组织发展的核心价值观002
1.1.2面向战略规划研究的体系贡献率问题分析004
1.2体系贡献率的概念特性008
1.2.1体系贡献率的概念内涵008
1.2.2体系贡献率的基本特性011
1.3体系贡献率评估的研究框架012
1.3.1问题域研究框架012
1.3.2技术域研究框架014
1.3.3总体研究框架014
1.4体系贡献率评估的研究进展015
1.4.1国内研究进展综述015
1.4.2国外研究进展综述023
1.4.3研究进展小结026
1.4.4重点研究方向027
第2章体系贡献率评估的基础理论029
2.1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029
2.1.1复杂系统的净贡献概念029
2.1.2复杂适应系统理论029
2.1.3复杂网络理论030
2.1.4超网络理论030
2.2体系工程与能力机理031
2.2.1体系贡献率的能力基准:基于能力的体系工程思想031
2.2.2体系贡献率的作用原理:体系网络任务链路动量原理035
2.2.3体系贡献率的成因机理:体系协同、适应与层次涌现特性037
2.2.4体系贡献率的能力培育:作战体系能力生成周期模型040
2.3体系能力与效能及特性评估040
2.3.1体系能力评估041
2.3.2体系效能评估048
2.3.3体系特性评估050
2.4体系仿真实验与认知演化计算052
2.4.1体系仿真实验052
2.4.2认知演化计算058
2.4.3体系动力学仿真064
第3章体系贡献率评估的基准流程065
3.1体系贡献率评估需求分析065
3.1.1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分析066
3.1.2重要作战方向分析067
3.1.3体系使命能力分析068
3.1.4作战任务活动分析069
3.1.5装备功能要求分析070
3.1.6装备评估需求分析071
3.2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案设计072
3.2.1明确评估问题对象072
3.2.2设置军事作战想定075
3.2.3构建评估指标框架076
3.2.4拟制总体评估方案077
3.3体系贡献率全局能力评估078
3.3.1能力评估模型构建079
3.3.2多源数据获取融合080
3.3.3能力评估模型解算081
3.3.4能力贡献结果计算081
3.3.5能力评估结果分析082
3.4体系贡献率重点效能评估083
3.4.1效能评估方案制定084
3.4.2效能仿真想定设置084
3.4.3效能仿真实验设计085
3.4.4仿真模型开发集成085
3.4.5仿真实验运行表现086
3.4.6效能贡献计算分析086
3.5体系贡献率能效综合评估087
3.5.1效能-能力聚合评估088
3.5.2能力-效能迭代评估088
3.5.3能力-效能定量建模089
3.5.4综合贡献评估解算090
3.6体系贡献率评估结果分析090
3.6.1评估结果机理分析091
3.6.2评估结果多维展现091
3.6.3评估结果决策支持092
第4章体系贡献率评估指标框架094
4.1基于体系能力的指标框架094
4.1.1支持贡献率评估的体系能力模型094
4.1.2面向全域关键能力的体系贡献率评估指标框架096
4.1.3基于功能-能力聚合的体系贡献率评估指标框架098
4.1.4基于改进结构方程模型的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指标框架099
4.2基于体系效能的指标框架102
4.2.1篮球赛高阶综合评估指标借鉴102
4.2.2基于目标任务链路效能的指标框架104
4.2.3基于使命任务活动效能的指标框架105
4.2.4基于体系对抗场景效能的指标框架107
4.3基于能力生成机理的指标框架109
……
李小波,男,湖南衡南人。2013年获得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仿真学会人工社会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与仿真预实践、体系设计与贡献率评估。发表系统工程、建模仿真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1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第一作者论文获得2012亚洲仿真会议很好论文奖、2018年中国仿真大会优秀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