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及时反映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促进跨世纪的人才的培养,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曾组织并完成了“生物多样性研究”丛书,对于推动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近年来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我国各级政府的有关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有所认识,保护意识也有所提高。但对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为此,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又组织有关专家编写这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丛书,以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和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水平。为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提出的在2010年基本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态势提供必要的信息。
序
前言
第一章物种概念的由来
一、林奈的故事
二、达尔文的故事
三、物种的概念
四、威尔逊的故事
第二章全球与中国的物种
第三章物种瑰宝
第四章物种的利用与贸易
第五章全球物种濒危形势
第六章物种濒危标准
第七章物种国际贸易管制
第八章中国的物种保护
第九章物种克隆
参考文献
蒋志刚,1957年生于湖南醴陵。1977年参加“文革”后首次高考,入湖南农学院动物科学系学习。1981年12月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生态学家夏武平教授,研究动物生态学。1982年2月至1983年8月在兰州大学生物系学习,1984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获理学硕士学位。1985年至1987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研究高原动物生态与生态系统。1986年聘任为助理研究员,1987年8月赴加拿大留学,先师从极地生态学家S.A.Bouton教授研究动物生态学。尔后,师从野生动物学家R.J.Hudson教授,研究野生动物生态学。1993年在加拿大Alberta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6月起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6月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任保护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保护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199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6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工程”,同年,破格晋升研究员。1996年和1998年曾作为领队人员率中国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队在乌克兰和德国获得优异成绩。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同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政府津贴。199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99年作为中国全权代表参加11届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贸易公约缔约国大会,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创新青年科学家小组。2000年晋升首席研究员,同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延续资助。2001年在瑞典Uppsala大学从事合作研究。从1994年以来,先后主持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等国内外科研项目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