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以龙门石窟题记中呈现的供养人信息及其造像活动为线索,讨论了北魏至唐代佛教造像活动与政治的关系。其中涉及北魏皇帝与佛教信仰的关系,皇帝造像活动的社会和精神功效,造像题记的叙述与供养人身份、性别的联系,不同造像以及唐代皇室成员(特别是唐高宗和武则天)造像活动与其政治利益诉求的关系,以及皇帝身边宦官的捐资造像行为,等等。作者梳理了窟龛内部结构和外围信息,以理解供养人开凿造像的目的,通过供养人来了解龙门石窟。
中文版序
导言
第一章皇帝即如来
第二章造像果报
第三章造像费用的修辞
第四章孝道政治
第五章震旦护法
第六章脂粉钱
第七章卫星窟
第八章为了个人的救赎
结语龙门后话
译后记
倪雅梅(Amy McNair),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教授。1978年毕业于俄勒冈大学,获得艺术史学士学位;1982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获得艺术史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得艺术史博士学位。1991年,南加州大学讲师;1992-1998年,堪萨斯大学助教;1998-2008,堪萨斯大学副教授;2008至今堪萨斯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宫廷画家的生平》《龙门供养人:中古中國佛教雕塑的信仰、政治和资助》《中正之笔:颜真卿的书法和宋文人政治》等。陈朝阳,女,1975年生,河南渑池人。1996年毕业于济南陆军学院英语系;2003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201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在龙门石窟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历史佛教文化研究,近年来发表文章:《熙宁末年宋交战争考述》《北宋熙丰时期二府与对辽关系决策》《〈宋史全文〉插引史論文獻研究》《宾阳南洞小龛浅析》等。赵诣, 堪萨斯大学博士学位候选人, 主攻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艺术。博士论文探讨三到六世纪中国人对天堂和净土的描绘,以及其中所反映的,随着佛教的兴盛, 时人天堂观念的转变。曾在Journal of Inner and Central Asian Art and Archaeology和美术史与观念史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并曾在国际佛教研究协会(IABS), 北美艺术协会(CAA)和东方学会(AOS)年会做专题报告。朱品岩,堪萨斯大学艺术史博士候选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武周时期的龙门石窟造像。攻读博士期间,发表了关于重庆大足石刻以及北美馆藏广州锡器的论文。在堪萨斯大学担任数门艺术史课程讲师,包括东亚艺术史概论以及佛教艺术史。在2017至2019年间于斯宾塞美术馆(Spencer Museum of Art) 亚洲部实习,期间独立策划当代艺术家个人展。在校获得数项学术嘉奖,如堪萨斯大学的亚洲艺术杰出学术奖、李铸晋中国艺术史杰出学术奖,以及香港大学H. T. Ho亚洲艺术史奖。本科毕业于香港大学,主修地理与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