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题研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形而上”的研究,一种是“形而下”的研究(即具体围绕着有关社会真相的现实与实践问题所作的研究)。这两种类型的研究在本书各章节中常常是相互贯通的,没有截然分割。
在“形而上”层面上,主要研究了社会真相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在本体论研究上,把社会信息范畴引入社会真相问题研究,结合对“距离”与“中介”范畴以及距离逻辑的分析,具体考察了社会真相的信息结构,即“三元(主体、中介和客体)信息变项”、“三态信息(自在信息、自为信息和再生信息)构成”与“三阶距离结构”。指出“相互作用与差异”是社会信息真相建构的动力机制,现实社会信息真相的多重组合,“三元信息变项”相互符合、一致的关系动力,决定了社会真相的生成有着多元通道,从而得出了社会真相就是适合社会实践的、关于“对象”的同构模拟,是多重申介建构的社会信息体的结论。
当今时代,最明显的特征是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因此,本书关注了网络“虚拟”对认识、把握和发展社会真相所带来的变化,如“虚拟社会”真相,以“人机交互”、虚拟主体为鲜明特征的社会真相的主体创新,在网络信息传播生态中出现的强权与操纵等问题。
在认识论研究上,认为“求真”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自觉意识,也即“社会真相自觉”,它有四种基本表现:主体的价值自觉、对作为虚拟概念的“绝对真理”的辩证自觉、
“澄明客体” 自觉与“社会真相的标准”的自觉。
在“形而下”层面上,本书讨论了交往关系中的社会真相、文化和文化传统与发展观问题,并基于社会真相与“距离”的关系以及社会真相的距离逻辑、当代世界的融合与发展,分析了一种基于社会真相的社会共识,并说明了一种形成社会真相共识的社会信息调查方法论。
最后,也即作为本书进一步研究展望,简要分析了社会信息传播中介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研究,还指出了社会信息传播中介研究的认识论意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视域的选择
第二节 “距离中的社会真相”与“社会真相中的距离”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章 社会信息与社会真相
第一节 社会真相概念的“社会信息论”厘定
第二节 社会真相:从“两极对立”到“三元信息变项”
第三节 社会真相的三元信息差异建构
第三章 社会真相:距离与中介
第一节 中介与实践中介
第二节 认识:阻隔的抑或连续
第三节 距离:从物质世界到社会真相
第四章 网络“虚拟”中的社会真相
第一节 网络‘‘虚拟”时代的“现实”与社会真相的问题
第二节 社会真相的网络“虚拟”创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视域的选择
第二节 “距离中的社会真相”与“社会真相中的距离”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章 社会信息与社会真相
第一节 社会真相概念的“社会信息论”厘定
第二节 社会真相:从“两极对立”到“三元信息变项”
第三节 社会真相的三元信息差异建构
第三章 社会真相:距离与中介
第一节 中介与实践中介
第二节 认识:阻隔的抑或连续
第三节 距离:从物质世界到社会真相
第四章 网络“虚拟”中的社会真相
第一节 网络‘‘虚拟”时代的“现实”与社会真相的问题
第二节 社会真相的网络“虚拟”创制
第三节 网络生态与社会信息真相传播
第五章 社会真相的自觉
第一节 社会真相:主体与价值
第二节 作为虚拟理念的“绝对真理”的辩证“自觉”
第三节 “澄明客体”
第四节 社会真相的“标准”的自觉
第六章 交往关系中的社会真相
第一节 社会交往关系概述
第二节 交往关系中的社会事实及其真相
第三节 交往关系中社会真相的确证
第四节 交往关系中的社会价值真相
第七章 社会真相:文化与发展观
第一节 文化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当代发展观创新
第八章 社会真相:共识与调查
第一节 共识:穿越社会真相的距离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显示全部信息
蔡东伟 1979年11月生,河南鹿邑人,哲学博士,讲师。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社会认识论与信息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获市厅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l项,参与多项省级社科与教改课题,主持东华理工大学博士基金科研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