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代的宗教》于1961年第一次出版,作品收集了帕索里尼1955年到1960年7月之间创作的诗歌,诗作全面描绘了一个处于动荡之中的社会,而帕索里尼认为必要时应挥鞭怒挞,决不退缩。作品触及多种议题:从玄奥的到争议的,从当下的到未来的……他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和思想观念并解释道:“不仅是时政见解,同时也是关于诗的见解,这些见解经历了质的深刻演变,而这种演变就是风格形成的过程。”帕索里尼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关注民众难以抑制的激情、对生的永不满足的渴望、对探索思辨不可遏制的追求。
Ⅰ
财富(1955-1959)
1皮埃罗在阿雷佐市画的壁画——在生活的嘈杂声中游走——意大利的乡间腹地——生活的怀旧
2三种顽念:作证、爱、赚钱——可怜的回忆——知识的财富——思考的特权
3罗马的诗意再现
4罗马之夜——走向卡拉卡拉浴场——性,苦难的安慰剂——我对财富的欲望——夜的胜利
5圣米凯莱大街的另一夜——罗马游民无产阶级的财富欲望——新剧院放映《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6情感的教育——抵抗运动和它的明媚之光——眼泪
致一位青年(1956-1957)
我的时代的宗教(1957-1959)
长诗《我的时代的宗教》附录
Ⅱ
屈辱的和受辱的(1958)
1致天主教的评论家们
2致杰罗拉
3致一些激进分子
4致君王
5致自己
6致J.D.
7致未出生的儿子
8致巴尔贝里·斯夸罗蒂
9致卡多雷西
10致《工作坊》的诸位编辑
11致法兰西
12致一位教皇
新警句(1958-1959)
1致赫鲁晓夫
2致红旗
3致当代文学家们
4致贝尔托鲁奇
5致科斯坦佐
6致蒂塔·罗莎
7致卢齐
8致基亚罗蒙特
9致奥尔维耶托的铜钟
10再致杰罗拉
11致G.L.伦迪
12致巴尔贝里尼亲王
13致狩猎俱乐部的诸位名人
14致邦皮亚尼
15致我的民族
16致一个幽灵
现实主义在死亡(1960)
Ⅲ
不文雅的诗(1960年4月)
风格的反动
致太阳
死亡的碎片
愤慨
紫藤
注
附录
译后记
皮耶尔·保罗·帕索里尼(1922—1975),1922年3月5日,帕索里尼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他从青年时期开始写诗,有时用意大利语,有时用弗留利方言。1942年,帕索里尼到母亲故乡弗留利的卡萨尔萨躲避战乱,同年出版了第一部诗作《卡萨尔萨的诗歌》,1950年迁居罗马。1955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求生男孩》,同时进入电影圈。1960—1961年间他转行做导演,制作了影片《乞丐》。1973年他开始在报刊撰稿正面剖析当代意大利种种紧迫而棘手的问题,这些文章后来分别编为《海盗文章》(1975)和《路德派教徒的信件》(1976)出版。1975年11月1日至2日夜间,帕索里尼在罗马近郊奥斯蒂亚海滨被杀害。刘儒庭,译审,“意大利仁惠之星骑士”勋章获得者,原中国意大利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新华社罗马分社首席记者。著有《永恒之城——罗马》《了解意大利》,主编《西方七国知识辞典》中的《意大利卷》。译作等身,译有《开放的作品》《影子的门槛》《已故的帕斯卡尔》等,合译《十日谈》《闻香识女人》《安魂曲:帕索里尼传》等,参译《世界诗库》《马基雅维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