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文章主要来自在武汉大学举办的“中国古代环境美学史”项目成果,全书分为环境美学基本理论、中外环境美学比较研究、城市美学、农业美学、环境美学评论等方面的内容,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了当代人类的生存问题。环境美学的研究表明,虽然目前环境面临着诸多问题,但人们有理由相信,建设一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美好的,既是人宜居也让人乐居的环境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也是我们共同的使命。环境美学于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兴起。就美学学科的发展而言,自8世纪中世纪创立这门学科,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直停留在艺术领域。而在环境问题凸现之后,环境则成为与艺术相抗衡的另一重要研究领域,自然、建筑则被认定为环境中的重要构成因子而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这样,美学的疆域则大为拓展,环境美学与艺术美学处平等地位。
前沿问题研究
生态文明美学及荒野审美
全球筑造环境时代下栖居的黄昏
生态与美学有什么关系?
表象之外:21世纪之交的生态美学
建成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理论认识与研究方法探讨
日本环境美学研究近况
——青田麻未氏的环境批评
中外环境美学
东方能否帮助西方重视自然?
眼与形:道家美学中自然与生态美的统一
用中国美学创造历史:感性、光晕与自然
浅析段义孚“中间景观”理论
简评阿诺德·伯林特与陈望衡的环境美学思想之异同
论“闲”的三重向度与古代文人的环境审美
……
陈望衡,男,1944年10生,湖南邵阳人,大阪大学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二级),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特聘教授,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优秀专家,国际应用美学研究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副主席,亚洲艺术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