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中国渊源最古的典籍之一。其文本佶屈聱牙,向称难读,而在流传过程中,又历经秦焚书、汉今古文聚讼、东晋伪古文淆乱、唐天宝改字等项厄难,以至原本面貌隐晦,成书过程亦不得其详。清华简《书》类文献的发现,为《尚书》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学界围绕简本与传世本的对读,《书》类文献的成篇、纂集与流传等问题,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在《书》类文献的文本层次厘析、经典化的过程等方面,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揭示。本书系统讨论以上问题,路径约略有四:一是基于文本细读和出土材料佐证,展开文本层次分析,提出“共时文本”与“历时文本”的概念,力求揭示《书》类文献的构成与演进过程;二是考察文字形态的历时性变化,总结字迹、字形、用字等项特征在文本衍生及流布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三是通过经解赋义的角度,梳理《书》类文献从王官之学到诸子之学,以至汉代新王官学的经典化历程;四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后世流变,把握和分析以《书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成立的一般过程及其独特性。
《<书经>之成立》目录参见目录图
赵培
----------------------------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爲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关注与此相关的《尚书》学、早期典籍经典化、经学史及古文字学。曾爲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在《中国语文》《文献》《学术月刊》《文史哲》《清华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