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皮船与兽皮船的历史不仅是船只历史,也是几千年来建造和使用这些船只掌控水道的人类历史,这是人类在河流渡口迁徙、捕鱼、贸易和捕猎驯鹿的历史,也是在海湾和海洋捕猎海豹、海象和鲸鱼的历史。如果没有树皮船和兽皮船的发明和改进,猎人和渔民及其族群根本无法在欧亚大陆北部恶劣的气候和环境中生存。《欧亚大陆北部的树皮船与兽皮船》论述了从北欧到白令海峡和远东地区40多个土著文化和民族的树皮船和兽皮船,资料翔实且论证严密,详述了欧亚大陆北部广阔区域的各类小船的制作和使用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多种经济文化模式。
文本注释/1绪论/1 项目依据/5 欧亚大陆北部的环境/13 船只类型/15 本书结构/17 方法和数据/21第一章 欧亚大陆北部/25 地理环境和河流系统/25 族群与文化/30 北方森林(针叶林)与苔原带/32 气候和温度变化/35 考古学、时间测定和历史阶段/38 北美小船及其与欧亚大陆北部的关系/40第二章 船只分类、构造和区域分布/44 树皮船和兽皮船的分类/44 桦树皮船/48 树皮船类型的区域调查/53 榆树皮、落叶松皮和其他树皮船/65 敞舱兽皮船和卡亚克皮艇/69第三章 北欧:德国、波罗的海南部和芬诺斯堪的亚/79 德国和瑞典南部前维京时代的木船和兽皮船/80 苏格兰的“芬兰人”:被错认的因纽特卡亚克皮艇手/89 美洲印第安树皮船在瑞典和芬兰的实验/94 萨米人:树皮船、原木船和兽皮船三重遗产/101第四章 东北欧:波罗的海东部和西乌拉尔/122 卡累利阿造船者和毛皮商人/123 诺夫哥罗德:波罗的海俄罗斯贸易联邦/141 海洋波莫尔人:白海的俄罗斯猎人/145 科米兹里安人:梅津-伯朝拉森林的毛皮猎人和商人/150 西希尔蒂亚人和伯朝拉丘德人:巴伦支海和喀拉海岸的前萨莫耶德人/156第五章 西西伯利亚:鄂毕河和亚马尔半岛/168 涅涅茨人:鄂毕河下游的驯鹿牧民和海洋猎人/169 汉特人:鄂毕-乌戈尔内陆和沿海的渔民/179 曼西人:乌拉尔森林的山区猎人/188 塞尔库普人:鄂毕河中游的森林猎人/194 南萨莫耶德人:阿尔泰山和萨彦岭的猎人和牧民/199 北阿尔泰山的鞑靼人:西伯利亚森林的山区猎人/204第六章 中西伯利亚:叶尼塞河和泰梅尔半岛/210 恩加纳桑人:泰梅尔半岛的北极苔原猎人/211 塔兹河口和叶尼塞河口的埃内茨人/220 多尔甘人:泰梅尔半岛的混血居民/223 基特人(叶尼塞奥斯蒂亚克人):中西伯利亚的船民/225 叶尼塞河的埃文基人:西部的通古斯人/231 蒙古人:马背上的人的皮船、筏子和浮具/244 布里亚特人:养牛者和森林猎人的兽皮船/247第七章 东西伯利亚:勒拿河流域和外贝加尔/249 尤卡吉尔人和楚凡人:像爱斯基摩人一样前途渺茫的民族/250 勒拿河和外贝加尔埃文基人:东西伯利亚通古斯游牧民族/262 埃文人:鄂霍次克海岸的拉穆特通古斯民族/276 萨哈人:雅库特次北极地区的突厥养牛人/281第八章 太平洋西伯利亚:楚科奇、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289 楚科奇人:放牧驯鹿的勇士和贸易商/291 西伯利亚尤皮克人:白令海峡和楚科奇的爱斯基摩兽皮船能手/306 克里克人:白令海西部的沿海居民/321 科里亚克人:彭日纳湾和堪察加半岛的民族/326 伊特尔曼人:堪察加火山的渔民和猎人/336 库什人和千岛群岛的阿伊努人:太平洋西北部的岛民/340第九章 远东:中国东北、萨哈林岛(库页岛)和日本北部/347 尼夫赫人:鄂霍次克海南部和萨哈林岛(库页岛)的海洋猎人/348 那乃人和乌尔奇人:阿穆尔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族群/356 乌德盖人和奥罗奇人:乌苏里江和鞑靼海峡的族群/371 涅吉达尔人:阿姆贡河的皮船渔民/373 满族人:中国东北地区和黑龙江流域的主人/376 阿伊努人:虾夷和萨哈林岛(库页岛)的海洋猎人、渔民和商人/379 阿穆尔埃文基人:回到满族家园的通古斯人/386 汉族和藏族:河流商人和旅行者的皮筏与“克拉科尔”小圆舟/397 小结:东西方相遇/405第十章 后记:阿拉斯加和欧亚大陆——白令海峡两岸的差异与延续/408 比较基准/409 民族志证据/414 考古证据/425 起源、传播和演化理论/431 不断变化的船:未来展望/437附录 有关欧亚大陆树皮船和兽皮船的文献/441 原始日记、书籍和论文/441 主要资料来源/443术语词表/452 独木舟和船的术语/452 地理、文化和其他术语/460致谢/463参考文献/470
作者简介:哈里·卢克卡宁(Harri Luukkanen),芬兰经济学家,主要研究技术经济学,一生酷爱划船。他出版十余部纪实图书,其中包括关于船只及其历史的数本著作。出版著作《芬兰小船史》(Finnic Canoe History),发表论文《芬兰小船建造与划船历史》(Canoe Building in Finland and the History of Paddling)、《论树皮船、兽皮皮船和扩展原木船在欧亚大陆北部的扩散》(On the Diffusion of Bark Canoes, Skin Boats, and Expanded Log Boats in the Eurasian North)威廉·W.菲茨休(William W. Fitzhugh),美国极地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哈佛大学博士,现为史密森学会北极研究中心主任,学会资深科学家,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编著出版《大陆交叉路口: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文化》(Crossroads of Continents: Culture of Siberia and Alaska)、《环北太平洋的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the North Pacific Rim)、《阿伊努人:一个北方民族的精神》(Ainu: Spirit of a Northern People)、《维京人:北大西洋传奇》(Vikings: the North Atlantic Saga)等。译者简介:崔艳嫣 博士,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成果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平台专家。主要从事外教教学、应用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究,先后在《现代外语》《外语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评厅级以上成果奖3项,多次参与北冰洋研究中心资料翻译工作。侯丽 硕士,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2014年赴美参加TESOL培训并获得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书,2018年赴美国蒙大拿大学访学一年。主持完成校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参与各类教研、科研项目10余项。在《外国语文》《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参与太平洋岛国资料、文学作品的翻译,参编教材多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10余次。丁海彬 聊城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和中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区域与国别研究等。 1996-1999年从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2016-2019年任约旦费城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主编、副主编英语语言类图书10余部,参与省社科项目2项,发表论文、译文近10篇,出版新版列国志《密克罗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