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6个部分。第1部分是生态建筑基本知识和原理,包括第1章“生态学基础”和第2章“生态建筑概论”;第2部分是生态建筑选址和场地设计分析。包括第3章“生态选址及其分析”和第4章“可持续场地设计”;第3部分是生态建筑设计,包括第5章“气候适应性设计”、第6章“建筑的仿生设计”和第7章“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第4部分是生态建筑技术,包括第8章“节能与能源有效利用技术”和第9章“节地节水与材料循环利用”;第5部分是生态建筑实践与评价,包括第10章“生态建筑实践”和第11章“绿色生态建筑评价”;第6部分是附录“气候分析工具与方法”。
1生态学基础
1.1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1-2自然生态系统
1-3人工生态系统与生态足迹
1-4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冗余
1-5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6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1-7本章小结
2生态建筑概论
2-1建筑与地球生态环境
2-2生态建筑学的产生与发展
2-3生态建筑学研究的对象与目的
2-4生态建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5生态建筑的概念及本质内涵
2-6生态建筑与绿色、可持续建筑间的关系
1生态学基础
1.1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1-2自然生态系统
1-3人工生态系统与生态足迹
1-4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冗余
1-5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6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1-7本章小结
2生态建筑概论
2-1建筑与地球生态环境
2-2生态建筑学的产生与发展
2-3生态建筑学研究的对象与目的
2-4生态建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5生态建筑的概念及本质内涵
2-6生态建筑与绿色、可持续建筑间的关系
2-7生态建筑观
2-8生态建筑设计
2-9建筑生态系统及建筑物子系统的构成
2-10本章小结
3生态选址及其分析
3-1生态选址概述
3-2中国“风水”选址
3-3自然地理条件对选址的影响
3-4社会环境条件对选址的影响
3-5“千层饼”生态选址分析方法
3-6本章小结
4可持续场地设计
4-1可持续场地设计概述
4-2场地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4-3场地的整体布局
4-4场地的建筑布置
4-5场地的道路与广场布置
4-6场地的热环境与绿化
4-7可持续场地设计策略
4-8本章小结
5气候适应性设计
5-1气候适应性设计概述
5-2建筑气候要素
5-3气候分类及建筑特征
5-4建筑群体的气候适应性设计
5-5建筑单体的气候适应性设计
5-6本章小结
6建筑的仿生设计
6-1建筑仿生设计的产生与分类
6-2建筑仿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6-3造型仿生设计
6-4功能仿生设计
6-5结构仿生设计
6-6能源利用和材料仿生设计
6-7本章小结
7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
7-1景观的概念与含义
7-2生态景观设计
7-3生态景观规划
7-4本章小结
8节能与能源有效利用技术
8-1建筑能耗及建筑节能
8-2外窗节能技术
8-3外墙节能技术
8-4屋面节能技术
8-5充分利用天然光的采光技术
8-6高效人工光照明技术
8-7主动式太阳能利用系统
8-8地热能利用系统
8-9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8-10本章小结
9节地节水与材料循环利用
9-1建筑的节地技术
9-2水资源有效利用技术
9-3建筑中材料的循环利用
9-4本章小结
10生态建筑实践
10-1生态建筑技术分层及其演进
10-2低技术生态建筑实践
10-3中间技术生态建筑实践
10-4高技术生态建筑实践
10-5本章小结
11绿色生态建筑评价
11-1绿色生态建筑评价概述
11-2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
11-3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
11-4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ASBEE)
11-5中国台湾《绿色建筑解说评估手册(EEWH)》
11-6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11-7本章小结
附录气候分析工具与方法
附录A棒影图与太阳轨迹图
附录B人体热舒适与生物气候图
附录C基于生物气候图的气候适应性策略分析
附录D基于平衡点温度确定日照/遮阳的时段和日期
附录E基于阳光与风的
冉茂宇是华侨大学教授,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