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可说是中国第一书,华人社会从孩提起即深受其影响,八岁读触动情思,八十岁时再读仍觉隽永无穷.人生在世,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二十章一万六千多字几乎谈遍,句句精练到位,若能虚怀体悟,真诚实践,确可身心受益.因近代西化浪潮冲击,当代世变酷烈,人心失守,不少人又重新探究审理.然而,《论语》智慧的真相一般人依旧未明.
《论语》为四书之首,以孔子思想为核心,义理涵盖《大学》《中庸》,并启发后续的《孟子》思想.由于汇编的方式为语录问答体,似无严谨的论述体系与结构,古今的读者多难一以贯之.其实,孔子晚年删定《五经》,其究竟圆融的思想在《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中有完整展现,尤其《易经》与《春秋》为孔学微言大义的根柢.不通《五经》,不会真正了解《论语》所言为何,孔子那些因机触发、自然流露之语,若熟悉经旨,便可知其所谓,豁然贯通.
有鉴于此,刘君祖引《易》印证《论语》,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入了解孔子思想的真相.《论语演义》系列的特色就是将《四书》《五经》融会贯通,尤重以《易》证论,依孔解孔.全书以明白晓畅的演说方式细细讲述,从《论语》章句中分析孔门诸贤言行,勾勒当时的历史情境.同时又花不少篇幅传述孔门人物,立意宏深,读者的体会当更加深刻.
引 论
《四书》概说
《论语》的框架
第一章
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附:颜回其人
第二章
追求、享受学习的快乐
“子曰”与“弟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不患人之不己知
敏于事而慎于言
道千乘之国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引 论
《四书》概说
《论语》的框架
第一章
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附:颜回其人
第二章
追求、享受学习的快乐
“子曰”与“弟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不患人之不己知
敏于事而慎于言
道千乘之国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君子不重则不威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孝悌为仁之本
附:子贡其人
第三章
吾日三省吾身
慎终追远
贤贤易色
温良恭俭让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孔门十哲
附:子路其人
第四章
回也,非助我者也
弟子孰为好学
颜渊死
克己复礼为仁
功亏一篑
语之而不惰者
见其进,未见其止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
后生可畏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各言尔志
附:闵子骞其人
第五章
从我于陈蔡者
再说孔门十哲
升堂入室
鸣鼓而攻之
柴也愚
亿则屡中
附:伯牛其人
第六章
季路问事鬼神
闻斯行诸
子畏于匡
大臣与具臣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
各言其志
足食、足兵、民信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求仁得仁,又何怨
附:冉有其人
第七章
名不正,则言不顺
人口、富强、教化
政、事之别
行己有耻
乡人之善者好之
卫灵公问阵于孔子
君子固穷
一以贯之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附:宰予其人
第八章
子路有闻
道不行
子路、冉求、公西华之“仁”
闻一知十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回也不改其乐
自我设限
其心三月不违仁
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
不迁怒,不贰过
曾子有疾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犯而不校
可以托六尺之孤
士不可以不弘毅
智、仁、勇三达德
子贡方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
附:仲弓其人
第九章
以经解经
礼之用,和为贵
信近于义、恭近于礼
回也不愚
温故而知新
言寡尤,行寡悔
虽百世可知也
附:子夏其人
第十章
绘事后素
事君数
既往不咎
仁而不佞
宰予昼寝
雍也,可使南面
居敬而行简
附:子游其人
(代后记):让《论语》的智慧光照全世界
显示全部信息
刘君祖 1952 年生,祖籍湖南宁乡.台湾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硕士,台湾周易文化研究会创会理事长,台湾中华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奉元学会常务理事.精研儒家学说,在传统经典中注疏现代精神,如《人物志》、《春秋繁露》、《开物成务—中国的工程》等书.尤其深修《易经》,往往将难解的易理以生活化的实例佐证解读;将《易经》义理付诸实践,从《易经》的角度解释阐说诸如《春秋》、《尚书》、《道德经》、《四书》、《孙子兵法》等传统经典,并旁通于佛、道,自成一派,为深奥难懂的《易经》搭建起一座方便学习的桥梁,把《易经》和现代知识巧妙融合会通,将易学生活化与现代化.著有《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易断全书》、《孙子兵法演义》、《四书的第一堂课》、《易经的第一堂课》、《论语演义》系列等书.刘君祖先生讲学不断,曾为台湾政界名流、商界精英的《易经》导师,在海内外许多社会团体长期授课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