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件是指对个体生活可能产生影响的变化性事件。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社会应激源,它也是最早被人们关注的影响身心健康的应激源之一。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均证实,生活事件是引发大学生危机事件的重要诱因。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来揭示其影响机制和规律,进而指导实践。本研究首先回顾了生活事件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其概况,然后对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及其成果进行了全面综述和系统分析,重点比较和分析了生活事件影响个体相关解释理论(行为/经济理论、平均/整合模型、峰-终定律、心理账户),详细比较了各理论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进入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分为两部分:首先综合采用深度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描述当前大学生所经历的生活事件的主要类型、情感强度和特点;然后,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系列实验详细探讨了不同特点的生活事件对个体的影响过程,揭示了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机制和规律。最后,针对本研究的结果,作者尝试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力更强的理论模型——生活事件的多重加工模型来说明大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加工过程及其心理和行为反应。
前言
第一章生活事件的心理学研究
第一节生活事件及其相关研究
一、生活事件概念
二、生活事件研究述评
第二节生活事件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相关理论及研究
一、相关理论介绍
二、几种理论之间的比较
三、原因分析
四、启示与展望
第二章研究的总体设想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一、影响生活事件加工的因素分析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研究设想和框架前言
第一章生活事件的心理学研究
第一节生活事件及其相关研究
一、生活事件概念
二、生活事件研究述评
第二节生活事件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相关理论及研究
一、相关理论介绍
二、几种理论之间的比较
三、原因分析
四、启示与展望
第二章研究的总体设想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一、影响生活事件加工的因素分析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研究设想和框架
一、研究设想
二、研究框架
第三节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章研究一:当前大学生生活事件调查
第一节当前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与建议
第二节当前大学生正性生活事件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与建议
第四章研究二:情感强度不同生活事件对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实验1生活事件的不同性质和组成对个体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实验2生活事件的类别对个体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实验3生活事件的发生时间对个体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研究二讨论和结论
一、研究二讨论
二、研究二小结
第五章研究三:情感强度相似生活事件对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实验4不同性质和组成的生活事件对个体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实验5高情商强度生活事件的发生时间对个体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实验6低情感强度生活事件的发生时间对个涔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研究三讨论和结论
一、研究三讨论
二、研究三小结
第六章综合讨论与结论
第一节综合讨论
一、当前大学生生活事件的类型和特点
二、个体对生活事件的反应:有限理性VS绝对理性
三、生活事件的加工过程:动态化
四、生活事件的多重加工模型
五、对其他几种解释适用性的分析
第二节本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一、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二、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三节主要结论
第七章教育启示及建议
第一节高校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法
一、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二、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
四、大学生倾向选择的心理援助方式
第二节对高校学生心理成长工作的建议
一、对高校心理援助工作的建议
二、高校长效心理援助机制的探讨
三、高校即时心理援助机制探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研究一材料
附录2:研究二、三评定材料
附录3:实验1材料样例
附录4:实验2材料样例
附录5:实验3材料样例
附录6:实验4材料样例
附录7:实验5材料样例
附录8:实验6材料样例
后记
陈红敏女,1980年8月生人,山东济宁人,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2005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获心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评审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20余篇,主要参编(著)书籍10余本。主持过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入选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等,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等。并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北京市第十三届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优秀奖、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教学演示奖、学校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二等奖、本科教学优秀二等奖、北京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