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美学何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收藏
评价
美学何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商品编号:1909682
ISBN:978751614197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徐碧辉著
出版日期:2014-05-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B83
页数:398
册数:1
大约重量:7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00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36.6 (5.3折)
原价:¥69.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由徐碧辉所著的《美学何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开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新领域,第一次深入系统地总结并反思了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程与思想的经验教训,第一次全面叙述和分析了实践美学这一曾经影响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启蒙思潮、并且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学说。
《美学何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与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第一章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历程与反思
一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历程
(一)20—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酝酿和初创
(二)50—60年代前期:美的本质大讨论与中国马克思
主义美学的展开
(三)70年代末一80年代:实践美学的诞生和中国马克思
主义美学研究的深化
二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反思
(一)早期:功利主义美学
(二)中期:认识论美学
(三)成熟期:实践论美学(实践美学)
第二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创立
——蔡仪的《新美学》和《新艺术论》
一 《新美学》
(一)批判“旧美学”的错误第一章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历程与反思
一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历程
(一)20—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酝酿和初创
(二)50—60年代前期:美的本质大讨论与中国马克思
主义美学的展开
(三)70年代末一80年代:实践美学的诞生和中国马克思
主义美学研究的深化
二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反思
(一)早期:功利主义美学
(二)中期:认识论美学
(三)成熟期:实践论美学(实践美学)
第二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创立
——蔡仪的《新美学》和《新艺术论》
一 《新美学》
(一)批判“旧美学”的错误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
(三)“美是典型”
(四)典型就是“本然的种类范畴”
(五)认识论美学
(六)美的种类
二 《新艺术论》
(一)论艺术和现实的关系
(二)艺术与科学
(三)论艺术典型
第三章中国当代实践美学(上)
——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二律背反”
一 从康德的“先验直观”到“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建立
二 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发展历程
(一)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60年代前期:实践美学的萌芽与雏形
——“实践论”与“自然的人化”的初步提出
(二)70年代末一80年代前期:实践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主体性”与“积淀”说
(三)80年代后期以来:实践美学的深入与分化
——“情本体”与“人的自然化”的提出
三 美学:从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到个体生存论
(一)作为哲学美学的“实践美学”
(二)从认识论到实践论
(三)实践本体论与历史唯物论
(四)从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到个体生存论
四 “主体性”:从人类主体到个体主体
(一)《批判哲学的批判》——群体主体性的确立
(二)“主体性哲学”系列提纲——个体主体性
五 “自然的人化”:从“外在自然的人化”到“内在
自然的人化”
(一)“自然的人化”是个实践过程
(二)“狭义自然人化”与“广义自然人化”
(三)“外在自然人化”与“内在自然人化”
(四)“自然的人化”学说的批判与反思
六 “实践”:从“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
七 “积淀”:从“工具本体”到“心理本体”
八 余论
第四章中国当代实践美学(下)
——朱光潜、蒋孔阳、刘纲纪
一 朱光潜后期:“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一)“物”与“物的形象”
(二)对世界的“艺术掌握”与“实践一精神掌握”
(三)“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四)“美是一种意识形态”
(五)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学习与探索
二 蒋孔阳:“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
审美关系说”
(一)“美是一种社会现象”
(二)美学研究的出发点:“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三)美的特点:“开放性系统”与“突创性”
(四)美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自然的人化”
(五)美的规定性:“自由的形象”
三 刘纲纪:“实践批判的存在论美学”
(一)“美是自由的感性表现”
(二)“实践本体论”与“实践的人本主义”
(三)“实践批判的存在论美学”
第五章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实践美学的争论
一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
二 “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
三 对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其他批评
(一)对实践美学的其他批评
(二)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对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双方批评
(三)对实践美学的客观研究
四 90年代以后的实践美学状况扫描
(一)杨恩寰:“美的规律是自由的造形规律”
(二)朱立元:“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
(三)张玉能:“重树实践美学的话语威信”
(四)其他学者对实践美学的辩护
(五)“实践”概念的辨析
(六)从实践美学观点出发对具体美学问题的研究
(七)从实践美学观点出发建构新的美学理论
第六章生存、实践、自由与异化
——对“后实践美学”所混淆的几个基本概念的分析
一 人类的“生存方式”
二 美学的“逻辑起点”
三 “实践”与“异化”
四 “自由”与“超越”
第七章和谐社会的美学解读
一 和谐离不开美
二 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美
(一)“生态美”的概念
(二)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本真化
(三)中国古人的生态智慧
三 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人的自然化”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和谐社会的理想
(二)生活环境的设计与和谐:走向“自然化”
(三)人与人的和谐:情暖人间
四 身心和谐:心理本体
(一)作为理性积淀的认识、伦理与审美
(二)工具本体与心理本体
第八章美学何为
一 哲学:从“认识何以可能”到“人类何以可能”
二 美学:从“人活着”到“活得怎样”
三 历史:从工具本体到情本体
(一)历史的底蕴——唯物史观的发现
(二)历史的基础——工具本体
(三)历史的未来——情本体的建立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暂无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